文/每日资本论
用户体验,多方参与加芯片是关键。
美国无耻打压之后,华为反而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。
5月25日,华为官微正式对外宣布,将于6月2日举行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,届时将正式推出HarmonyOS(鸿蒙OS),预计会有大批华为机型获得推送支持,拥有华为手机的用户只需坐等更新就可以了。鸿蒙手机系统的开机画面视频,依次显示“HUAWEI”和“HarmonyOS”,过程非常流畅简洁。
2019年8月,鸿蒙系统首次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亮相,当时华为方面表示,该系统将来会使用在手机、平板、电视等一系列终端设备上。
鸿蒙系统本身是华为的“备胎”,但美国不仅限制给华为提供高吞吐量的芯片,谷歌GMS服务许可证被取消,华为手机无法在海外销售。5月19日谷歌发布了最新的Android12系统,而华为也没有在调整名单中。这也意味着谷歌删除了华为,要致华为于死地。在这种背景下,鸿蒙系统的正式应用是对美国方面强有力的一巴掌。
国人对鸿蒙系统寄予了厚望,部分网友甚至喊出了——鸿蒙将是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的口号。但理智点说,路要一步步走。现在,只是刚刚拥有,还远远谈不上成为第几的目标,活下来是王道。
众所周知,在全球范围内渴望做操作系统的企业并非少数。从WindowsMobile到三星Bada,又或从火狐FirefoxOS到诺基亚Meego。这些操作系统都曾经风靡过一时,但最终都销声匿迹,如今只剩下Android和iOS两家,前者占据了全球68.63%的市场,后者占据了30.99%的份额。
而决定一个操作系统是否能够存活的关键或者叫生死线是16%的市场占有率。外界也预估了到今年底,华为可能会达到的目标——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需达到3亿,其中自有设备占2亿,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为1亿。
此外,截至今年1月末,HiLink生态的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,连接设备超过10亿台。伴随着HiLink与HarmonyOS的进一步统一,这或许有望进一步提升鸿蒙接入设备的数量。如果成功达成16%的市占率目标,鸿蒙即成功跨越了生死线。
但这只是开始。中美两国的激烈竞争,尤其是美国方面无耻打压,让全体国人警醒——没有自己的就没有世界的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国人对鸿蒙系统支持力度是可以预见的,因此每日资本论认为,鸿蒙的生死线在第一年可以顺利完成。
接下来就到了真正对外提供服务的时候——企业之间比拼的往往靠的是硬实力,这才是鸿蒙能否活下来的关键。
对于操作系统,最直观也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所在是用户体验。从信息安全角度,用非个人意志去推广某个系统或某个产品,这可能会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。但用户体验差,最终消费者也会远离。
2019年,鸿蒙OS亮相后一段时间饱受争议与质疑,有人将鸿蒙贬低为“哄蒙”,甚至有人将鸿蒙吐槽的一无是处。部分网友称,“无新鲜感,不能叫新系统……”当然,这话实际是在表扬鸿蒙,毕竟,作为一个刚刚诞生的系统就能与安卓一模一样,这本身就很难得。
但鸿蒙一旦正式面世,那就得经受住消费者的检验。情怀可以有,但鸿蒙也不能拿情怀一直说事,更不让情怀永远成为收入的支撑。
良好的用户体验自然离不开丰满的生态链。假设没有任何一款软件支持鸿蒙系统,那么鸿蒙系统就只是一个摆设,自然谈不上用户体验,活下来也就是说说而已。历史案例并不鲜见。黑莓、三星、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接连破产,都是失败在了打造生态圈的方面。
这种生态圈打造并非只是华为手机、耳机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、智能手表等产品形成的华为生态圈,而是整个国内电子产品的生态圈。比如,小米、联想、vivo、OPPO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的参与,共同打造的以中国产品为基础的生态圈,最后扩大到全球范围。
虽然目前美的、老板电器等超20家家电厂商,已经联手鸿蒙,打造智能家居。同时,百度地图、优酷、京东等120余家应用,也加入适配行列。不过,尚未听说华为手机国内同行的积极参与。
显然,这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儿。这里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分配和每一家都会遇到海内外市场供货、占有率等等问题。但面对国家安全和整体利益,美国都能让其企业打压别国企业,国内企业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,华为方面也要拿出舍得的勇气。否则,结局就注定了。
还有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芯片。简单来说,鸿蒙系统如果能够得到用户和众多国内企业的热烈响应,并能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,美国方面必然会对华为进行新一轮制裁。而这个制裁极有可能是针对与华为合作的国内厂商下手,限制这些企业采购美方的芯片,从而达到物理切割鸿蒙系统适配机器目的。因此,未来鸿蒙系统能否生存也要看国内厂商在芯片领域的突破力度。
总的来说,目前鸿蒙系统是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的第一步,未来道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——请各方保持耐心也给予更多的支持,更请华为方面务必珍惜国人的这份情怀。
【文章只供交流,并非投资建议,请注意投资风险。码字不易,若您手机还有电,请帮忙点赞、转发。非常感谢】